我国新建建筑“绿色化”已超90%
众所周知,建筑业是排碳大户,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、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关键一环。来~看看下面这组数据,你会惊喜地发现:近年来,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、成效显著。

建筑领域碳排放主要来源
根据IPCC体系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,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,建筑业的碳排放包含直接排放、间接排放和隐含排放,例如钢筋水泥等建材的生产过程、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运转,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过程等等。
如果建筑寿命按50年计算,单个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中,运行期间碳排放占70%~90%,建材排放占比10%~30%,而建造和拆除各占1%。
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边界

图片来源:《亚太地区隐含碳入门》报告
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与碳排放总量

来源:网络
模块化建筑减排分析
在“双碳”目标的影响下,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,再到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方式,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。全国有约4000个产品获得绿色建材评价认证证书,逐渐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装配式建筑更是日益普及,今年上半年,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25%,装配式建筑建设面积累计达到24亿平方米。
而无论从哪个方面看,模块化建筑等为典型代表的绿色建筑为节能减排作出了最佳注解。
首先,
我们看看模块化建筑在选材方面的节能优势

其次,
模块化建筑在建造与拆除方式上的节能优势
再来看看,
碳排放重点阶段——模块化建筑运营期间的节能优势

绿色建筑实践案例
一、全球首个“光储直柔”建筑
深圳绿色建筑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密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,是我国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和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,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绿色建筑的一面旗帜。下图这栋全球首个“光储直柔”建筑,能将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并实现柔性使用,运行一年来,已经实现节电超10万度。

二、昆山福园工业邻里中心
昆山福园工业邻里中心采用模块化建造,结构形式为叠箱底层框架混合结构,相对于传统建筑,集成化重型模块与钢结构结合的探索,拱形、异形清水砼施工,幕墙、太阳能、亮化、海绵城市等更加节能、环保,同时配备社区商业中心、公寓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,打造工业邻里中心新范式。

华聚智慧建筑科技,作为模块化建筑领域的倡导者和践行者,我们不但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有着成熟的解决方案,而且在产品设计、制造与安装方面积累了丰富项目实践经验和绩优合作伙伴,实现了建筑产品化设计、工业化生产、一体化装修、装配化安装、信息化管理,更是创造了了不起的“模块化建筑奇迹”。
品质工程,智慧之路;绿建科技,成就未来。华聚将不懈努力,持续利用绿色技术为低碳建筑/零碳建筑/绿色建筑深度赋能。共待万丈高楼平地起,建筑亦将呼吸盎然绿意,所见,皆新篇;所见,皆未来。